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Don't wait in line!

Buy your movie tickets online. Find reviews, trailers, and more at Fandango.
From our sponsors
動手組裝多碟 RAID 外接盒 (上):外接盒應用全面解析
Dec 24th 2013, 01:01, by R.F.

2510ff8ecf6a48644afe5035aae38436 轉眼間硬碟又快要塞滿,資料無處可放該怎麼辦?拆了電腦再裝顆新硬碟,也可改用多碟RAID外接盒,備份、工作都還是非常罩。

比 NAS 經濟實惠,傳輸速度快翻1倍

過去幾個月內,我們陸續談過幾次資料備份儲存觀念,也曾介紹典型的最後一道備源機制光學儲存。這次逆向朝往金字塔中間推,來聊聊大量、高速、經常存取、第一或第二道備份機制,也就是玩家經常利用到的硬碟外接盒。

備份信不信由你

相較於資訊科技時代初期,現在由於寬頻網路降價普及,加上手持可攝影裝置的盛行,就算不懂電腦的人也能輕易產生一堆數位資料。隨著值得留念或有價資料倍增,不只人們進行備份的需求隨之提高,需求人數也較以往翻了幾倍。備份這檔事說來見仁見智,實在沒什麼好各執一方,遭遇過狀況的人肯定點心有餘季。

在這數位資訊爆發的年代,硬碟製造商老早就看到商機,相繼投入推出外接硬碟產品。除了近乎每年改款,更不乏具備RAID功能的多碟產品,可見使用者需求確實明顯在增加中。其實就算是買顆外接硬碟,也不會真的讓你餓到肚子,簡單幾個動作就能構成第一道備援機制,可以有效降低喊出「E04」的機率。

外接儲存備份適用性廣

從先前用過幾次,有點老梗的金字塔層級來說,電腦內接硬碟除非組建了RAID,否則都屬於資料來源角色。這些資料量極大,而且未必經過妥善歸類整理,存取機率更是高低不一。多買幾顆硬碟往電腦裏頭塞,即便透過RAID構成第一道備援,顯然不適合每位使用者,畢竟如筆電、迷你桌機無法做到這點。

往外拓展是一直以來的首選方案,除了稍占桌面空間與多2條纜線外,好處多過於缺點。有需要時才開啟,沒有硬碟老是閒置著耗電又產生熱量,還有運作損耗等問題擾人。再者硬碟如果多到可以疊疊樂,會受到主機SATA連接埠與機殼可安裝數量限制,挑個容易抽換硬碟的外接裝置,隨時都可以快速存取到必要資料。

外接儲存裝置不只能用來備份資料,現在有eSATA、USB 3.0與Thunderbolt等高速傳輸介面幫忙,也適合做為外接工作碟用。像是影音剪輯之類極大量資料工作環境,將來源檔案與素材存放在外接儲存裝置端,除了直接開啟進行剪輯作業,也將成品檔案儲存於該裝置中。這能省去傳統作業模式,在電腦主機與儲存裝置之間,反覆耗費時間傳輸檔案的麻煩。

NAS 長處在共用

如果單純只是想簡單備份資料,即便對備份這檔事依舊半信半疑,如我們先前介紹的3.5吋外接硬碟,是容量充裕且不貴的解決方案。至於進階的選擇,現在有許多廠商搶占儲存裝置商機,NAS廠即是動作最多的代表之一。這連帶讓硬碟廠商搶進,推出針對NAS應用最佳化的硬碟,舉如Segate NAS HDD、WD Red等。

NAS產品核心定義是能讓眾多使用者,透過網路連結儲存、讀取資料,是個具有存取權限管理機制的外接儲存裝置。廠商為了增加賣相一再堆疊功能,即便搭配寬頻網路也能和雲端扯上關係,這說來不過是老技術、新觀念而已,要說功能包山包海也不為過。這一籮筐的功能實用性如飲冷水冷暖自知,站在單純備份資料的角度來看,NAS未必是合適選擇。

傳輸速度比功能性重要

根本問題在於價格與傳輸速度,幾家NAS指標性廠商所推出產品,2-Bay機種即要價5,000元以上,4-Bay更是達10,000元以上。反觀一般硬碟外接盒,具有RAID功能的4-Bay產品,只要不到6,000元就能入手。NAS軟硬體成本比外接盒高,售價高是合理的事,但是單純用來備份資料未必很理想,因為傳輸速度會令人失望。

NAS的資料傳輸真實速度,和所採用處理器性能脫不了鉤,此外還會受到乙太網路頻寬限制,如Gigabit理論值1000Mbps換算下來不過125MB/s而已。舉如常見的Marvell製SoC,即便時脈已經快達到2GHz,最大傳輸速度並不容易超過80MB/s。想填滿Gigabit乙太網路頻寬,通常只有Intel平台機種才辦得到,但即使是最低階的Atom處理器機種,售價也比前述金額高。

自組外接硬碟彈性高

特別是對個人用途而言,有相當多理由可以肯定,買外接盒比花大錢弄台NAS實在。當然了,擇外接盒、外接硬碟又有什麼好處,這是相當實際的問題。單就1-Bay機種而言,外接硬碟與外接盒並沒有太大差異,大廠外接硬碟反而還有附加功能增加賣點。外接盒長處至少得在2-Bay機種上才能突顯出來,包含總組建成本、功能性、傳輸速度等,會較品牌外接硬碟有彈性。

相較於品牌外接硬碟規格綁死,外接盒哪怕是從外觀挑起,自主度都高出一截。我們可以從中挑選所需的傳輸介面規格,並且找出適用的RAID組態支援,決定到底要買幾Bay設計的產品。用以搭配的硬碟同樣不受限制,視應用需求在企業、桌上型、高性能、環保節能等類型產品之間,挑選出合適規格硬碟來進行組裝。

FireWire 漸成歷史名詞

從傳輸介面出發挑選,當前外接盒產品常見配置有eSATA、USB 3.0、FireWire 800(IEEE 1394b)、FireWire 400(IEEE 1394a),至於Thunderbolt推出的廠商數量相對少很多。這些介面除了傳輸頻寬,本身各具有些優缺點,以及使用上的限制。Thunderbolt架構看似最理想,價格卻也達到驚人等級,當前只適合專業工作者,這邊姑且不細究之。

前述2種FireWire介面,已經退出微軟、Intel主導的個人電腦市場主流多時,現在很少主機板會內建提供,會再搭配的影音家電也有限。其理論傳輸頻寬分別是800Mb/s(實際傳輸最高約80MB/s)與400Mb/s(實際傳輸最高40MB/s),和USB一樣支援熱插拔、即插即用,更具有串接裝置的能力,但匯流排不提供電源。即便在MAC上還是常見到,也能買到該介面外接盒產品,顯然已不是PC必備元素。

 

▲外接盒設計越來越人性、便利化,早年產品大多得利用螺絲起子輔助開啟外盒,硬碟就定位之後還得鎖上螺絲固定。現在則是有許多標榜免工具設計的產品,如左圖範例無需螺絲起子或其他工具,也不用大費周章拆開外殼,就可以快速安裝或更換硬碟。

 

▲微量震動未必會造成硬碟損壞,卻可能影響資料存取速度,細心的廠商會在適當位置添加吸收緩衝材料,即便真實效用難以量測出來,至少能讓人多了份安心。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T客邦粉絲團

標籤:零組件, 電腦王, 硬碟, 評測, 外接儲存

更多3C新消息,快來加入T客邦粉絲團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hhfl3xncebjd 的頭像
    qhhfl3xncebjd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qhhfl3xnceb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