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燈,網路就來! 北科大教授領軍開發的光通訊技術, 實現了遠離電磁波、無線傳輸快又遠,吸引大廠上門合作。
一進門、一開燈,將手機對準屋內天花板上發射器,不到一秒就可下載一部電影,還能免除射頻(RF)無線電磁波對身體的傷害。別懷疑,這不是未來世界,而是正發生在我們周遭。
破紀錄:
傳輸速度、距離皆世界第一
台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特聘教授呂海涵領軍的團隊,突破了全球短距離無線紅色雷射光通訊技術。
這個技術創下兩個世界紀錄:速度上,他的紅色雷射光通訊技術一秒可下載十GB,相較白光LED傳輸速度每秒一GB,多九倍;傳輸距離上,從發射器到接受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最遠可達十七‧五公尺的距離,比英國學術團隊的紀錄五公尺,足足超過十二.五公尺之多。
「以空氣為傳輸介質的紅光雷射光傳輸,可以減少電磁波干擾,」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觀察後這樣表示。
簡單的說,該技術提供另一個選擇:不想曝曬於電磁波中,但能達到又快、又遠距離的無線傳輸需求。好比說,可以在手術房中提供高畫質開刀影像,卻無須擔心電磁波傷身疑慮;或在高鐵座艙中,克服高速移動問題,達到無線傳輸功能。
點閱著名光電期刊論文《Optics Express》網站,該技術從二○一二年研究開始,至今是下載率第一的論文;「技術發表後,一星期內找上門技轉廠商不下六家,」呂海涵表示,包括上櫃公司上詮光纖等上門談技轉外,估計第一年在台灣的產值可突破新台幣一億元,日本、美國和中國專利正申請中。
靈感:
從不顯眼紅色雷射光聚焦
突破速度和距離,竟來自一枝不到一百元的紅色雷射光筆,一個我們已經用了超過二十年的舊東西。「越不顯眼,越聚焦」七個字,正是呂海涵注意到紅色雷射光的關鍵。「要手機滿格,又不希望多建立靠電磁波傳輸的基地台,這是很矛盾的事,」他點出問題所在。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