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公藝種子夢∼蘭陽傳夢家」系列專題:「守護阿蘭城」
Oct 7th 2013, 21:26

中廣新聞網 – 

「公藝種子夢∼蘭陽傳夢家」系列專題:「守護阿蘭城」(黃麗鳳報導)

「我希望整條路都是櫻花,過年時花季,遊子返鄉時,覺得故鄉有在改變。」「最近10多年來,我們常在做全國第一的工作,住民素質提高、環境改變、生活改善,庄頭有了大改變,出去人家問住那裡?阿蘭城人不用再自卑,能以家鄉為榮,心中常存光榮感!」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同樂村的阿蘭城,是宜蘭著名的水鄉,屬於雪山山脈大礁溪湧泉帶,地下湧泉豐沛;這裡有天然洗衣溝、湧泉池和源源不斷的灌溉水源,水資源得天獨厚。

進入阿蘭城社區,通往村民信仰中心「廣濟宮」的路旁,最近新增一處景點,細心種植各式花草、水生植物和櫻花樹;流水清澈,魚兒悠游,還有鳥兒停駐,行走累了,也有長椅和涼亭可以小憩,賞心悅目,自在悠閒。

對於這個新景點,阿蘭城住民鄭秀玉極為稱讚!「這裡本是閒置空間,張金昌與水保局合作,清除髒亂點,做得很不錯,很漂亮!」

很難想像,這個景觀宜人的社區新亮點,過去竟然是環境毒瘤、令人頭痛的髒亂點,為了改造社區環境,張金昌主動提供名下240坪建地,並勸說鄰近地主1百多坪土地共同加入,整合進行綠美化,終於變身成功!「庄頭是咱自己住,出生地的所在,自己不關心,要叫誰關心?」

54歲的張金昌,世居阿蘭城,除了國中畢業踏入社會的第一年,以及當兵三年遠赴外縣市服役外,幾乎沒有離開過家鄉,他在社區裡經營雞肉冷凍工廠,事業有成,下午常利用工作空檔維護社區環境,有時 開怪手整理草皮、有時在空地種樹苗,或就拿起掃把清掃道路垃圾,用實際行動守護家鄉。「我常說「早上顧腹肚,下午顧佛祖(公眾)」,下午是我做社區事務、處理村民請託和服務庄頭的時間,如果有空檔,就掃掃路上的垃圾,期望大家看到「有人丟、有人掃」,會被感化,不再有亂丟垃圾的壞習慣,四、五年下來,已有效果。」

無悔投入社區事務,張金昌認為,和自己從小好動,具有「班長性格」有關。20幾歲起擔任社區信仰中心「廣濟宮」委員接觸社區事務,民國86年創辦「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投入社區營造,多年來,透過活動的舉辦,資源的引進,讓阿蘭城展現全新氣象。「社區最大特色是團結的,大多是在地人,一有事情,大家相互幫忙。」「其實社區經營,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有一群人,願意犧牲時間想一些工作,應該就做得起來!」

張金昌口中「有一群人,想一些工作」,源自近20年前,阿蘭城民眾爭取興建「蘭城橋」。鄭秀玉說,當年阿蘭城民眾捐款捐地,造橋鋪路,成就地方美談,宜蘭縣政府提撥3百萬元回饋社區,催生「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推動社區營造。「當年交通不便,大家爭取建設蘭城橋,但橋建了,卻沒引道,只能望橋興嘆。張金昌會同地方仕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自己做!當時的縣長游鍚坤知道了,覺得這個社區真可愛,鼓勵我們成立促進會,營造社區,發展社區產品。」

促進會草創初期,缺乏集會所,創會理事長張金昌自掏腰包購買橢圓形會議桌,在自家工廠後方提供聚會空間,大夥兒腦力激盪出以社區家庭、民俗信仰、經濟活動和自然景觀為題材,創編全國第一本「影像紀錄日誌」,為國內社區日曆開創先河。「那時,新風貌促進會常在此開會,我們常自問「為什麼不做一些特別的事情」?日曆都是巴黎鐵塔、外國風景,為什麼不做自己家鄉土地上的風景、節氣、產業、農產品?籌備一年多,請專業攝影、文字,為庄頭攝影紀錄,從頭到尾翻一遍這本影像日誌,就能認識阿蘭城的產業和家庭成員。」

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下,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在阿蘭城裡活絡登場!農曆大年初一在廣濟宮廟埕,為家戶居民拍全家福照片的想法萌芽、茁壯,成就全台獨一無二的庄頭盛事,為家族情感、社區凝聚留下永恆的見證。

「1.2.3 來笑一個!看這裡。」相機按下快門聲「拍全家福活動很有意義,十五年來,我們每年都參加,當時兒子只到我胳肢窩,現在都娶妻生小孩了。」「從照片裡,看到自己慢慢長大,每年都不一樣。」

發想這項活動,為阿蘭城寫傳統的張金昌說,自己很愛照相,也愛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15年前的想法,現在已經成為阿蘭城重要的傳統,每年初一,庄頭上都有四十多戶人家來拍照,記錄家庭的成長故事,去年還辦了展覽,大家一起透過老照片,重溫過往的美好時光。「每年大年初一在廟拍全家福照,台灣也是嘸人做,背景是廣濟宮(廟),硬體是固定的,但孩子的成長會每年不同,可能今年家裡多了一個媳婦以前囝仔,現在娶妻,不中斷,每年紀錄」

長年奉獻社區,阿蘭城裡處處看得到張金昌奔走的身影,除創辦「新風貌促進會」外,也是守望相助隊、環保志工隊的創隊隊長、連任10屆慧燈中學家長會會長,曾獲教育部「社教公益獎」。

慧燈中學校長吳松溪逗趣比喻,張金昌奉獻社區「國家掛保證」!「他話不多,但事情做很多,只要是想做的事情,就會很積極去做,不會一堆理論,需要他幫忙的,一定奔走到底。」

在張金昌的協調下,懸宕數十年,攸關3千多名村民和學生安全的員山堤防洩洪坡道終於封閉;此外,也協調學校附近廟宇拆圍牆讓地,拓寬道路,提昇學生通行安全。「這是全台灣少見做這麼大的功德!一般的廟宇,不願讓人拆圍牆,張會長協調廟方以不碰到金爐為原則,拆了2公尺,促成道路拓寬很多,便利學生通行,提高行車安全。」

在阿蘭城裡,有一座孩子們都知道的「阿伯藍球場」,無限量免費供應礦泉水,不論白天夜晚,隨時歡迎打球,球場主人正是張金昌。

張金昌說,10年前擔任廣濟宮主委時,提議做一個標準籃球場,讓社區孩子能好好打球,後來卻因為地主反悔沒蓋成,剛好家裡在改建房子,他挪出七、八十坪庭院,自己花了兩萬多元買籃球架,在家門口蓋了一個有標準半場、夜間照明的籃球場,社區的孩子雙手空空就可以來打球,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說髒話。「我們常說,讓孩子少打電玩,但若不提供場所讓他運動消耗體力,怎麼可以?剛好我家蓋房子,我就把庭院做大一點,做一個有夜間照明的藍球場,免費供應礦泉水,歡迎孩子來打球。我惟一的要求是,不可口出三字經,孩子們也改善得不錯,一起來打球的,會相互制止,比大人責罵的效果更好。」

吳松溪校長觀察,張金昌私人興設「阿伯藍球場」,十多年來不僅帶動社區運動風氣,附近孩子們也不再罵三字經,用一座藍球場引導孩子端正品格,生活中展現教育理念。「他很有教育理念,寧可自己被打球聲吵、無限量供應礦泉水,不願孩子去網咖或做壞事,他以此照顧社區的小孩。」

(孩童歡笑跳水聲)

阿蘭城的湧泉,自然、甘冽、源源不絕,是孩子們嬉戲的快樂天堂,更是居民永遠的驕傲。

天然湧泉也為地方帶來商機,開啟社區產業。促進會理事鄭秀玉說,為幫助農民學習第二專長,解決水果滯銷問題,張金昌帶領理監事一次又一次的開會討論,決定活用湧泉水及金棗、鳳梨等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hhfl3xnceb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